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 县政府文件

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偏关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3-01-28      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相关文件

政策解读:偏关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偏关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偏关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做好我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忻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规定》(忻政办发〔2013〕73号)等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加强隐患排查、宣传培训、避险演练,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工作,健全和巩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毫不松懈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现状、诱发因素及趋势预测

  (一)现状及诱发因素

  2022年全年未发生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通过历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降雨

  由于我县自然地质环境脆弱,地形起伏、沟谷纵横、植被稀少,加之地质构造复杂、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强降雨是地质灾害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从历年情况分析,夏、秋季强降雨前后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2.人为活动

  从我县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来看,主要以崩塌、滑坡为主;从诱发因素来看,90%以上与人为活动相关,且呈增长趋势;人为地质灾害隐患分布,主要分布在修路、采矿、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地段。多数由工程建设中的切坡、采矿活动引发,特别是S249沿黄公路,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日益加重,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难点。

  (二)隐患点分布和发展趋势预测

  1.全县隐患点分布

  经2022年汛后核查,目前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111处,其中崩塌隐患点60处,涉及111户285口人,威胁财产5959.9万元;地面塌陷点4处,威胁58户149口人,威胁财产500万元;滑坡隐患点45处,威胁296户761口人,威胁财产3891万元;泥石流2处,威胁人口7户27人,威胁财产375万元。全年未发生达到标准的地质灾害,连续六年实现“零”伤亡。

  2.全县降水趋势预测

  ①2023年气候预测

  预计:2023年全县年降水量在450mm左右,超过常年。全县年平均气温较2022年略有上升。

  ②各季气候预测

  冬季(2023年1月-2023年2月)降水量4.0~10.0mm,与历年同期相比较接近或偏少。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春季(2023年3月-2023年5月)降水量40.0~85.0mm,与历年同期相比略偏多。2023年春季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

  夏季(2023年6月-2023年8月)降水量230.0mm~350.0mm,与历年同期相比较偏多。2023年夏季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秋季(2023年9月-2023年11月)降水量70.0~90.0mm,与历年同期相比较偏少。秋季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3.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

  位于山区和黄土丘陵区的铁路、公路、桥梁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可能会产生地质灾害隐患。

  4.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忻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和相关专家会商,2023年全市地质灾害与近年来平均水平接近,高发类型为崩塌、滑坡,若地质灾害发生在人口集中居住、威胁严重的地区,极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三)高发时期及高发区域预测

  根据我县地质环境特点、地质灾害分布发育规律及以往发生情况,结合2023年气候预测成果和山西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与降水气温关系的分析研究成果,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3—5月(尤其是5月)冻融期。期间内气温升高,土体解冻,受土体冻融及土体中地下水作用影响,易发生崩塌与滑坡地质灾害。二是6—9月份(尤其是7月下旬、8月上旬)汛期,根据预测,这一时期降水量占全年80%左右,介于230—350毫米之间。若在一个地区、一个时段内出现连续大范围降水或局地暴雨,极有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今年3—5月冰雪冻融期及6—9月主汛期为全县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此外,以煤矿为主的矿业开采、公路建设运营过程中,如伴随雨水下渗、岩土体湿重增大,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三、防范重点区

  (一)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的地方主要是公路沿线、偏关河、县川河、杨家峪河等以及各乡(镇)的大多数自然村和近年来人为修建形成的切坡。

  (二)我县潜在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是采空区塌陷,我县地下资源埋藏浅,开采后极易形成大面积塌陷。我县采空塌陷、地面裂缝问题突出的地方主要包括:新关镇的磁窑沟村、西沟村、马道村、大红沟村、路家窑村、尧子上村、 大红沟村、南沟村等;天峰坪镇的闫家沟村、高家梁村等;万家寨镇的麦虎村、草垛山村等。

  所有上述地方除应注意预防采矿引发的塌陷、地裂缝、山体滑坡、崩塌等灾害外,还要注意预防弃渣等固体松散堆积物在汛期可能引发的泥石流、河道堵塞等灾害,采取严防措施。

  (三)我县境内交通干线的防灾重点是:平偏线、万瓦线、G209线、黄河旅游公路、长城的旅游公路、楼沟至前川、梨树洼至上铺、尚峪至红崖子、水泉至明灯山;舍身崖至窄寨公路;迤南公路、途径新关镇磁窑沟村的公路、新关镇西山公园的通道、新关镇上尧王坪村村公路及近几年村村公路因硬化形成的人为斜坡。这些交通干线主要预防采空区下陷,冰冻、融雪、汛期引发的崩塌、滑坡。

  (四)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庄、学校、特别是危房改造的学校,也是防灾的重点。

  (五)铁路、公路、高速路沿线在工程建设中形成的高陡边坡、因挖填方及弃渣等工程活动形成的地质灾害点,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其他工程建设及居民住宅修建,也易形成高陡边坡而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主要任务

  (一)制定方案

  各乡(镇)政府、成员单位要根据汛前排查结果,制定年度防治方案。修编单点预案。

  (二)聚焦重点

  1.紧盯重要节点。各级各部门要高度关注冰雪冻融期和汛期两个重要时段,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判处置,确保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加强预警预报。各乡(镇)、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要强化协调联动,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测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进一步扩大预警预报覆盖面,不断提高预警预报精准度和气象信息服务水平。

  3.强化应急准备。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备足备齐应急救灾物资,保障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巡查排查和监测防范车辆。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政府,在汛期和“七下八上”重点时段,要安排专人对高危隐患点进行驻点值守,不断提升临灾处置能力。

  (三)强化“人防+技防”

  各乡(镇)政府要坚持人防、技防并重,持续利用好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的作用。技术支持单位严格按照三人(一高级工程师)一车的岗位设置,开展巡查排查、宣传培训、监测预警、会商调度、抢险调查等工作;要做好已安装的专业、普适性监测预警系统与群测群防系统同时运行和有效衔接,确保监测数据及时推送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确保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四)全面做好群测群防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落实机构,不断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保障专项经费,提高监测人员补助,为隐患点配备基本监测器材,落实应急车辆,加大基层监测人员的防灾避险应急保障,强化地质灾害宣传、培训、避险演练,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及时补充更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结合实际制定防灾预案和监测方案。落实隐患点“六位一体”监管责任,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到位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

  (五)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要求和省、市统一部署,组织精干力量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特别要加大冻融期、汛期两个时段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力度,加强对黄土区、旅游区、交通干线、工矿施工区及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城中村、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区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及时将排查成果和防灾建议函告相关部门和有关建设单位,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六)加强宣传培训演练

  1.开展科普宣传。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制作手册、活页、挂图、动画等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加大网络、广播等宣传频率,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活动月等时间节点开展防灾减灾宣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识灾、防灾、避灾能力。

  2.加强业务培训。坚持县乡分级负责、全面覆盖,县级负责培训乡镇(包括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及地质灾害防治骨干,不断提高巡查监测、应急处置及协调管理能力;乡级负责培训本行政区内全部隐患点群测群防人员,有效提升监测监控、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

  3.开展应急演练。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组织受威胁群众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引导群众树立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熟知避灾地点,确保遇险时有序快速撤离。地质灾害高发易发的乡(镇)政府在汛期要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各级各部门指挥决策、协同配合、应急响应、抢险救援和后勤保障能力。

  (七)加强防治体系建设

  1.认真调查评价。充分利用最新调查成果,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和风险源头管控,为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础依据。

  2.深化勘查治理。要充分发挥技术单位作用,全面核实查清地质灾害现状,对因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按照“谁引发、谁治理”原则,明确责任单位进行治理;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由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治理。通过小额资金投入、小规模工程治理,消除中小型隐患点主要危害,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威胁。

  3.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按照“四个体系”建设要求,推进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完善现有预警系统和监测调度指挥系统,推进升级改进,实现水利、自然资源、气象、应急等部门可视会商和信息共享。

  (八)严格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的工程项目要在可研阶段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特别是公路、铁路、水利、城建等领域建设项目和切坡建房要充分评估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在各类园区等区域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时,要严格开展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九)加强值班值守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严格执行国家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信息上报规定和地质灾害灾情信息上报制度,不得迟报、误报、瞒报。一旦发现临灾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关人员要迅速赶赴现场,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自然资源部门要配合应急部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技术支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已成立偏关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分管自然资源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主任、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自然资源、发改(能源)、工信(商务)、农业农村、财政、民政、住建、生态环境、交通、水利、教育、卫健、文旅、应急、公安、气象、公路、供电、人武部、人行、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为成员。各乡(镇)要参照县级成立由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并结合实际及时制定防治预案和工作方案。

  (二)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地质灾害”“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地质防灾责任。自然资源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监督指导作用,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密切配合、同向发力,切实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强化资金保障。各乡镇(镇)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持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和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建设,做好灾情会商、灾情反馈、信息共享等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勘查队伍专业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逐步解决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装备差、业务基层薄弱等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附件:偏关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名单

  附件

  偏关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名单

  组  长:梁震宇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范春生  县政府办副主任、治超中心主任

  石向东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成  员:杨俊彦  县人武部副部长

  石  玉  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马  晃  县发改局副局长

  胡在秀  县工信局副局长

  秦永强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贺维新  县财政局副局长

  周吉小  县公安局四级高级警长

  张建东  县住建局副局长

  张文凯  市生态环境局偏关分局执法队副队长

  王鹏程  县交通局主任科员

  岳广锐  县水利局副局长

  胡彦斌  县教科局主任科员

  钱铮锋  县卫体局副局长

  何  蛟  县文旅局副局长

  李生龙  县应急局副局长

  王  展  县气象局副局长

  郑晓军  县公路段段长

  韩永军  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樊小军  县供电公司经理

  白宽珍  人行偏关支行行长

  刘永明  县移动公司经理

  陶俊峰  县联通公司经理

  段伟华  县电信公司经理

  杨文俊  新关镇镇长

  杨常春  窑头乡乡长

  侯进飞  尚峪镇镇长

  李  敏  楼沟乡乡长

  乔繁灵  水泉镇镇长

  黄鹏高  老营镇镇长

  臧建英  万家寨镇镇长

  陈  磊  老牛湾镇镇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办公室主任由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

关闭本页